0635-8190017
電話:0635-8190017
郵箱:lclyfzjt@163.com
地址:聊城市湖南路19號摩天輪南樓7層
地址: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柳林鎮(zhèn)
級別:AAA級
簡介:
武訓紀念館位于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柳林鎮(zhèn),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為“千古奇丐”武訓先生的墓地,是武訓及武訓精神的主要紀念地。始建于1903年,1937年由時任山東教育廳長何思遠撥款重修,建筑、文物保存完好。每年11月份舉辦武訓義學文化節(jié)吸引了大量的游客,主要景點有武訓祠、武訓墓、武訓碑廊、武訓魂、高歌臺、武訓義學堂等幾部分。
武訓祠是為了紀念武訓而修建的。武訓七歲喪父,乞討為生,求學不得,14歲后,多次離家當雇工,屢屢受欺辱,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帳相欺,武訓爭辨,反被誣為“詐賴”,遂決心行乞興學。1895年,21歲的武訓開始竿乞集資。他手拿銅勺,肩背褡袋,爛衣遮體,邊走邊唱,四處乞討,其足跡遍及山東、河北、河南、江蘇等地。1886年,武訓已置田230畝,積資3800余吊,決定創(chuàng)建義學。1888年,花錢4000余吊,在柳林鎮(zhèn)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,取名“崇賢義塾”。他親自跪請有學問的進士、舉人任教,跪求貧寒人家送子上學。當年招生50余人,不收學費。1890年,武訓資助了證和230吊錢,又在今屬臨清市的楊二莊興辦了第二所義學,1896年,武訓又靠行乞積蓄,并得臨清官紳資助,于臨清御史巷辦起第三所義學。山東巡撫張曜聞知武訓義行,特下示召見,并下令免征義學學田錢糧和徭役,另賞銀200兩,同時奏請光緒帝頒以“樂善好施”匾額。清朝授以“義學正”名號,賞穿黃馬褂。其名聲由此大振。1896年,4月23日,武訓在朗朗讀書聲中含笑病逝于臨清御史巷義塾,終年59歲。
武訓祠是武訓墓園的主體建筑。進校門后,是一條百余米長的校內(nèi)甬道直達武訓祠。武訓祠是1937年,由當時山東教育廳長何思源先生撥款修建的。1997年5月,四川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先生參觀武訓紀念館時,決定捐資40萬元人民幣予以重修。
1903年,臨清、館陶、堂邑三縣聯(lián)合在武訓墓前建武訓祠,正房三間,供奉武訓牌位。1937年,由當時任山東省政府教育廳廳長的何思源監(jiān)工,擴建武訓詞堂,整個建筑為木架結(jié)構(gòu),堂頂采用“柱升法”,椽柱與角柱有主脊的東西兩端形成明顯的曲線,使檐角似鳥翅翹起,展現(xiàn)出振翅欲飛的狀態(tài)。青色單檐小瓦覆頂,堂頂主脊和四條側(cè)脊上都攀附著瓦砌伏龍,龍身修長,體態(tài)逼真,頭頸昂起,探出脊外,龍口含珠,大有起伏騰躍之勢。祠堂面闊五間,進深三間,東西16米,南北10.25米,高12米。祠堂內(nèi)除供奉牌位,還懸掛畫像。1997年5月,全國最大的民營企業(yè)———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先生捐資40萬元,重修武訓祠,現(xiàn)在的武訓祠在保留原來面貌的前提下,基礎(chǔ)提高了1.5米,增添了月臺和平臺,使之更為古樸和武訓紀念館陳列。
備案號:魯ICP備17049454號-1 © 2020 聊城市旅游發(fā)展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.
咨詢熱線:0635-8190017 地址:聊城市湖南路19號摩天輪南樓7層